徐立凡:制止“房闹”不能只强调契约
编辑:琼海房产热线时间:2012-05-07来源:琼海房产热线页面有效期至:2012-05-21
“房闹”行为需要制止,但是,对于不同类型的“闹”要加以区分。哪些是普通购房合同,哪些确属欺诈式合同,政府部门有必要参与加以区分,进行甄别,并予以追究。
杭州近三天,连续上演了三场“房闹”事件,场面都蔚为壮观。今年,此类事件杭州已发生近20起,其他地方也时有发生。
随着楼市调控显效,楼市价格的下调,房价绷不住了,老业主也绷不住了:同样的楼盘同样的配套,后期项目动辄下降几十万,老业主不免有上当受骗之感。但是,过激行为从来不是最恰当的维权路径,更何况,跳脱到了法律边界外的“闹”,只能是南辕北辙。客观地说,“房闹”,于情有据,于法无凭。
对于“房闹”,强调合同的严肃性,强调契约精神理所固然。但是,仅凭契约为防火墙,恐难平息那些愤愤不平的业主们的火气,相信业主们也并非全然没有契约这个概念。制止“房闹”,政府部门有必要提醒业主,房子既有投资属性,也有商品属性。从投资的角度讲,赔赚风险就是投资者自己承担,交易对手或政府都没有兜底义务,这是常识。从商品属性讲,决定购房就是认可以当时市场价格支付购买住房权利。
但是,也需要看到,在房屋买卖合同的严肃性背后,并非没有猫腻。阴阳合同有,夸大宣传有,提供虚假预期欺诈购房者的更是比比皆是。对于这些行为,如果只强调契约的合法性,等于默认市场欺诈的合理性。
“房闹”行为需要制止,但是,对于不同类型的“闹”要加以区分。哪些是普通购房合同,哪些确属欺诈式合同,政府部门有必要参与加以区分,进行甄别,该进行法律法规追溯的,应该追溯,即使这意味着不小的治理成本。政策越是体现出对于欺诈行为的零宽容,就越能体现出对于正当购房者利益的维护,这本来就是维持正常楼市秩序的着力点。政府主导下的权利救济路径通畅了,业主们的理性就会增多,“房闹”的空间自然会随之缩小。
此外,如果楼市虚火不曾烧得过于高烧,那么购房者就不会经历如此大的情绪起伏。情绪性买房,情绪性维权,根本原因在于是在一个情绪性的市场中游泳。
去除楼市情绪性,恢复楼市理性,不能全看价格指标。涨涨落落本就是市场常态。购房者要认清这一点,管理者同样也要认清这一点。比起房价更重要的是,建立欺诈要受惩、权利可救济的机制。无论是曾经高烧的楼市还是渐趋增多的“房闹”,其实呼唤的都是这样的基本机制。(徐立凡,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)
-
与茅于轼谈经济看争议:楼市泡沫必将破裂
我的经济学不是从哪儿学来的,是我自己发现的;所谓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,其实就是“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”。
阅读 7886 -
房地产研究会胡志刚:管理层考虑房地产差别化调控
房地产市场近来出现多个变化信号。一方面,年初出现的“量价齐跌”,非但没有改善,反而在更多的城市蔓延;另一方面,部分城市出手救市,除松绑限购之外,甚至出台行政色彩浓厚的“限降令”。对此,监管层虽在各地调研,但并未对外界发出明确的政策信号。
阅读 7080 -
任志强:中国楼市无泡沫 房价下降绝对不会持续下去
“衡量楼市进入拐点的条件是房价要持续下降,可能是一年,也可能是两年,但不能说房价持续下降几个月,楼市就进入拐点,暂时的降价只能说是‘波动’。”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,楼市无泡沫,当前房价下降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。
阅读 6622 -
周小川:部分楼市或存泡沫 全国性政策难解决
据彭博社报道,近日,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参加非洲开发银行年会期间表示,中国只有部分城市的住宅市场可能存在泡沫,这个问题难以通过单一的全国性政策得到解决。
阅读 6642 -
陈淮:房价高低与城市人口是否增长息息相关
上周六,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、原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、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来南京分析2014楼市走势。
阅读 6447 -
任志强详解楼市:为什么我说房地产拐点没到
近日,任志强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,反驳了房地产市场“拐点”说,并详细阐释了其认为房地产市场长期向好的原因,以及其的“房地产周期”与“养猪”理论,养猪和房地产开发有着什么样的关系?猪肉价格和房价又有着什么样的涨跌规律?
阅读 9543 -
叶檀:利率上升是房地产市场最严峻挑战
目前房贷市场收紧,正是贷款利率上升的表现。在线金融搜索平台“融360”发布4月份房贷分析报告,从去年以来直到今年4月,银行放贷趋紧,从房贷市场战略撤退。
阅读 6632 -
任志强:拐点论无依据 房价下跌不会持续很长时间
近日,华远地产(华远九都汇)董事长任志强在参加电视节目辩论时称,目前没有数据能够证明今年楼市已进入拐点,楼市要是有拐点也是被银行“打拐”的。任志强称判断楼市情况应该看整体数据,而不是用局部数据来判断楼市是否进入拐点。
阅读 7385
07.26
有没有叠拼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