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祖六:房地产泡沫与地方财政需求紧密相连
编辑:陈椿淑时间:2013-04-11来源:海口房产热线页面有效期至:2013-04-25
城镇化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,一直备受关注。
中国新型城镇化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?西方的城镇化过程有无中国可以借鉴的经验?撬动城镇化融资的杠杆是什么?
带着这些问题,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在2013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专访了春华资本董事长胡祖六,他认为,中国需要借鉴北欧城市的城镇化模式,使人、自然、文化能融合在一起。在一般税收、土地财政、融资平台贷款以及债券融资四种政府收入模式中,未来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市政债的方式为城镇化融资,靠未来收益来平衡。
第一财经日报:你如何看待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、市场化的关系?
胡祖六:城镇化与工业化相辅相成的,实行城镇化的国家都是市场经济国家,但是中国是个例外,中国是转轨经济国家,经过三十年改革,中国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,现在中国的城镇化进行了一半,余下的一半怎么做,一定要靠市场机制。
目前遇到的环境和资源的压力,如果像过去那样,靠地方政府的投资拉动,城镇化一定是无质量的,对环境、社会不平等造成很多负面影响。所以只有靠市场化的城镇化才是高质量的城镇化。
日报:《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纲要(2011~2020年)》正在编制中,可能涉及全国20多个城市群、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。你认为,对城镇化是自上而下的过程,还是自下而上的发展?
胡祖六:我是工科出身,我自然就想到“设计”这个词,但是现在讲到的顶层设计都有点寄于过多的幻想,中国这个庞大的经济体,这么复杂和多元化,我相信中国有才华的人很多,但即使这样也不能把中国的人口经济社会的变迁,想得面面俱到,这是不现实的,一定要靠市场去检验。邓小平的改革思想是对的,摸着石头过河,大胆摸索,先行先试,一定会摸索到行之有效的道路。
日报:西方城镇化过程有哪些模式是中国可以借鉴的?
胡祖六:各国的情况不同,美国幅员辽阔,人口稀少,早期城镇化的时候,人少地大,城镇化是向大城市蔓延。洛杉矶是最好的例子,到了洛杉矶,人们是找不到市中心的,城市布局特别分散,市民生活靠高速公路连接,基本都是开车上班。
现在中国有点盲目仿制美国城镇化的道路,也在大量普及汽车,也在进行都市蔓延。美国走这样的模式可以成功,因为美国幅员辽阔,人口稀少,但中国很难,中国人口众多,土地稀缺,不可能走摊大饼的路子。中国需要借鉴北欧的城市的城镇化模式,使人、自然、文化能融合在一起。
同时,目前中国的城镇化,不能简单的是农民工群体进城就是城镇化了,要让他们融入新的城市社群。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的前提,但是目前中国的教育医疗,文化娱乐,公共设施做得并不好,这是下一步城镇化要关注的。
另外,还需要解决就业问题。过去农民进城,做的是建筑业、制造业或者餐饮服务业,未来应该有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,不能使他们从农村的贫困阶层,变成城市的贫困阶层,就像拉美、印度的城镇化就变成出现很多城市的贫民窟。这一点我们也要关注。
日报:“城镇化”概念持续升温,涉及到如何“积极稳妥”推动,最需解决的是融资难题,你认为,撬动城镇化融资的杠杆是什么?
胡祖六:过去地方财政更多靠卖地,发生了许多问题,我认为房地产泡沫和地方财政需求是紧密相连的,未来地方政府需要基础设施,应该可以发市政债,靠未来收益来平衡。
比如,建地铁可以惠及很多代人,发市政债后,可以通过很多代人慢慢还,这是代际之间的公平。所以我认为市政债是个比较好的模式。但是现在《预算法》规定,财政体制上表面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,实际上地方政府变各种名目去发债,搞各种融资平台,不透明,也缺少监管。既没有政府监管也没有市场监管,所以还不如修改《预算法》,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。有些城市,比如上海完全可以发自己的市政债,而且各地方可以竞争,看哪个市政债的品质好。我认为,发债是个很好的融资杠杆。
-
与茅于轼谈经济看争议:楼市泡沫必将破裂
我的经济学不是从哪儿学来的,是我自己发现的;所谓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,其实就是“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”。
阅读 7886 -
房地产研究会胡志刚:管理层考虑房地产差别化调控
房地产市场近来出现多个变化信号。一方面,年初出现的“量价齐跌”,非但没有改善,反而在更多的城市蔓延;另一方面,部分城市出手救市,除松绑限购之外,甚至出台行政色彩浓厚的“限降令”。对此,监管层虽在各地调研,但并未对外界发出明确的政策信号。
阅读 7080 -
任志强:中国楼市无泡沫 房价下降绝对不会持续下去
“衡量楼市进入拐点的条件是房价要持续下降,可能是一年,也可能是两年,但不能说房价持续下降几个月,楼市就进入拐点,暂时的降价只能说是‘波动’。”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,楼市无泡沫,当前房价下降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。
阅读 6622 -
周小川:部分楼市或存泡沫 全国性政策难解决
据彭博社报道,近日,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参加非洲开发银行年会期间表示,中国只有部分城市的住宅市场可能存在泡沫,这个问题难以通过单一的全国性政策得到解决。
阅读 6642 -
陈淮:房价高低与城市人口是否增长息息相关
上周六,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、原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、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来南京分析2014楼市走势。
阅读 6447 -
任志强详解楼市:为什么我说房地产拐点没到
近日,任志强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,反驳了房地产市场“拐点”说,并详细阐释了其认为房地产市场长期向好的原因,以及其的“房地产周期”与“养猪”理论,养猪和房地产开发有着什么样的关系?猪肉价格和房价又有着什么样的涨跌规律?
阅读 9543 -
叶檀:利率上升是房地产市场最严峻挑战
目前房贷市场收紧,正是贷款利率上升的表现。在线金融搜索平台“融360”发布4月份房贷分析报告,从去年以来直到今年4月,银行放贷趋紧,从房贷市场战略撤退。
阅读 6632 -
任志强:拐点论无依据 房价下跌不会持续很长时间
近日,华远地产(华远九都汇)董事长任志强在参加电视节目辩论时称,目前没有数据能够证明今年楼市已进入拐点,楼市要是有拐点也是被银行“打拐”的。任志强称判断楼市情况应该看整体数据,而不是用局部数据来判断楼市是否进入拐点。
阅读 7385